机床行业腾飞在即
发布时间:2024-08-01 15:57:00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通知部署开展“工业母机+”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,加快促进工业母机产业链企业融通发展。通过活动,将建立完善的产需对接渠道,推动工业母机供需双方在结对攻尖、应用迭代、更新升级、市场拓展等方面达成一批合作项目。
据了解,活动于2024年7月启动,将持续至2027年年底,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活动将面向工业母机企业,遴选市场需求迫切、技术水平先进、应用效果明显、推广价值突出的工业母机创新产品,形成供给清单;面向用户企业,征集梳理用户工艺技术要求和设备更新需求,形成需求清单。两张清单将支撑活动的展开。
“大而不强”的行业困境
工业母机,可以理解成为“制造机器的机器”,是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基础。工业母机具体可指数控机床,包括车床、铣床、刨床、钻床、镗床、磨床等。
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院长、国资委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彭建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中国工业母机行业始终面临“大而不强”的困境,高端国产化率不足10%,与发达国家相比,在高端市场与核心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差距。
“大”是指中国机床生产量大,消费量大。 全球机床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、德国、日本、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家。自2011年以来,中国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。
根据VDM德国机械工业网公布的2023年全球市场报告显示,2022年全球机床行业总产值约803亿欧元,中国以257亿欧元的产值位居全球第一,在全球市场中占据32%的份额。其次是日本和德国,产值分别为99亿欧元和97亿欧元,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为12%和12%。消费方面,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,2022年我国机床消费占全球的34%,其次依次为美国12%、意大利7%、德国7%、日本5%。“不强”是指我国工业母机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,国产替代任务艰巨。
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为45.5%;日本机床数控化率维持在80%以上,美国和德国机床数控化率均超过70%。与之相比,国内机床数控化率仍有差距。
我国数控系统发展经历了起步期、发展期、创新期和智能化发展阶段。目前,国产数控系统应用多集中于低端市场,高端市场则有待发展,主要原因是数控系统技术壁垒高,同时需要大量实际应用进行升级迭代。
当然,我国机床行业数控化率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战略纲领中明确提出,到2025年,中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从33%提升至64%。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进一步提出,到2027年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超过75%。